上海书展丨上海古籍社三编室(历史文献)好书推荐10种

2023-08-12 12:09:37 来源:腾讯网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我们以编辑室为单位,推出“编辑室荐好书”系列栏目,选取古籍整理和大众人文读物近百种重点推荐,欢迎读者朋友们来展位参观购买。

今天,让我一起来看看三编室(历史文献)推荐了哪些好书吧!


(相关资料图)

1.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6800.00元

书号:978-7-5732-0258-1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包含20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历法、医学、文学、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其中《公子从军》、《教女》、《制衣》、《禹九策》、《酒令》等大量内容为前所未见,另外一些如日书、算书、《从政之经》等,则可补充深化对同类题材出土文献的认识。每篇出土文献包括原大简图版、放大红外简图版、简牍情况一览表等,全面展示竹简的原貌。除图版之外,还有该篇文献的说明、释文注释、相关文献对照表等,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扎实可靠的研究基础,力图推动秦代历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学史、医药史、历史文献学、文字学、简牍书籍制度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开创了简牍整理修复的实验室考古发掘工作模式,对竹简的室内发掘、保护,在方法、技术、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清理简报也收入本书中,相信可以为此后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2.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

始建于1847年的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经过170余年的建设与积累,目前藏书楼收藏有各类外文文献五十多万册,其中不乏图文精美、保存完好的珍本。

为了让这些文献不再束之高阁、向大众展现它们的风采与价值,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推出《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精选馆藏珍稀西文文献6种(分别为《中国植物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国昆虫志》《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中国建筑》《中国服饰》),从博物学、建筑设计、服饰文化等方面,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17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每一种文献均为首次高清全彩影印出版,配以优良装帧,尽可能地展现原文献的精彩内容。

中国植物志

[波] 卜弥格 著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58.00

书号:978-7-5732-0618-3

《中国植物志》是波兰博物学家卜弥格(Michał Piotr Boym,1612-1659)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他生前唯一出版过的著作,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二十几种中国或亚洲的动植物,如菠萝、桂皮、松鼠、麋鹿等,并配有若干与之相应的彩色版图,画面十分生动。每幅版画标有中文和拉丁文的名称对照。此书是西方人所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书籍,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包括23幅手工上色图版,其中一幅为折叠插页,另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彩色摹本。

此次出版,以徐家汇藏书楼引进的“罗氏藏书”本为底本,为极其珍贵的1656年初版本,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博物学、植物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

[英] 查尔斯·科尔等 绘制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58.00元

书号:978-7-5732-0617-6

此书收录25种中国和印度的植物,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植物学界对中国植物的认知范围,对当时中国及印度植物、中西绘画交流史研究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书中版画依据1794年荷兰赴中国使团的副使范罢览(Andreas Everardus van Braam Houckgeest,1739-1801)带回的藏品绘制,绘制者主要是英国植物学家约翰•科尔之子查尔斯•科尔(Charles Henry Bellenden Ker,1765?-1842)。

徐家汇藏书楼引进的“罗氏藏书”本《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为1818年伦敦Moser初版本,留存极少,又保存完好,故珍贵非常。书中部分采用了当时刚刚诞生的石版印刷技术,展现了早期石印本的风貌。后期又经过手工上色,精美异常。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博物学、植物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昆虫志

[英] 爱德华·多诺万 著  [英] 约翰•韦斯特伍德 修订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498.00元

书号:978-7-5732-0616-9

近代以来,西方对昆虫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西方也出现了与中国相关的昆虫学著作。其中,由英国人爱德华·多诺万(Edward Donovan,1768-1837)于1798年创作出版的《中国昆虫志》无疑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此书精心绘制并描述了在中国广州一带收集的昆虫标本。当时,西方学者在中国考察自然资源的同时,对中国古代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有所了解。初版40年多后,英国昆虫学家韦斯特伍德对此书进行了修订,表现了西方自然科学在在十九世纪的发展轨迹。该书的一大亮点是精美非常的彩色全幅图版,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昆虫物种资源。

此次出版,以徐家汇藏书楼所藏1842年约翰·韦斯特伍德(John Obadiah Westwood,1805-1893)修订本为底本,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博物学、昆虫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

[英] 威廉·钱伯斯 著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98.00元

书号:978-7-5732-0615-2

1757年,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将自己在广东居住期间收集、实地考察与测绘的资料集结成册,以《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为名在伦敦印刷出版。首版书籍即有英文与法文两个版本。此书是威廉·钱伯斯的首部出版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热烈反响。全书总计仅46页,纵然篇幅不长,内容却在建筑、家具、器皿、机械、服饰和园艺上皆有涵盖,旨在对中国的建造工艺与民俗风情作一概况介绍。可以说,此书以其相对丰富、确切的图画资料与文字介绍推动了当时“中国风”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流行。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7年出版的首版法文本,经丹麦政治家、外交官莫尔特克伯爵及丹麦王公腓特烈·克里斯蒂安二世收藏,珍贵非常。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建筑设计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

[英] 保罗·达克 著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398.00元

书号:978-7-5732-0614-5

在欧洲艺术史、建筑史上,有一种被称作“中国风”的风格,始于17世纪,并在18世纪到达顶峰。当时推崇的“中国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风格,是欧洲人从自身出发解读并塑造的中国风格,也是后来东方主义的滥觞。保罗·达克(Paul Decker)的《中国建筑》是一本图册,绘制了24幅“中国风”建筑设计图样及12幅中式建筑中常见的棂格装饰构造,后附哥特式建筑与装饰设计图24幅,1759年出版于英国伦敦。书中包含宫殿、亭榭、船只等的完整图样,也有栏杆、器物等的局部设计,旨在为当时欧洲的专业设计师提供参考。此书集中体现了18世纪中期“中国风”建筑设计在欧洲的风行。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9年初印本(作者自印本),设计精美,版画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配有文字说明。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建筑设计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服饰

[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徐锦华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358.00元

书号:978-7-5732-0613-8

《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3.碑帖鉴定概论(增订本)

仲威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58.00元

书号:978-7-5732-0387-8

本书是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先生关于碑帖鉴定方法论的总结,是作者三十多年来碑帖鉴定实战的经验所得,是碑帖鉴定领域内首部概论性、综合类的研究专著。此书的写作,得益于上海图书馆的海量碑帖收藏和众多善本精品,非寻常图书馆、博物馆研究人员所能胜任。

此次出版,除了订正旧版之讹误或不明确之处,补充近十年来的新发现、新领悟之外,还添加大量精美图版,采用高清全彩印制,让本书内容更加严谨、丰富,图版更加精彩,故称“增订版”。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碑帖鉴定总论”,第二章“碑帖拓本的形式与内容”,第三章“碑帖拓本的称谓”,第四章“碑帖鉴定的参照点”,前四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了碑帖鉴定的方法和步骤;第五章“碑帖作伪手段与防范策略”,详细揭露各类碑帖造假和作伪手段;第六章“碑帖名品的鉴定案例”,名碑依时代排列,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篇,名帖则依类型,分为丛帖与单贴,一一介绍各碑帖的刻拓时代、原碑状态、版本流变、递藏情况、书法艺术、鉴定要点及掌故等;附录部分收录了碑帖拓片的国家鉴定标准、关于古今碑帖收藏风气变化的采访稿,以及本书配图细目等。

4.中古探微:伊沛霞中国史研究

[美]伊沛霞 著  姚平 张聪 程晓文 易素梅 段晓琳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158.00元

书号:978-7-5732-0588-9

本书是伊沛霞教授治中国史的成果选萃。所选论文11篇,为伊沛霞教授亲自选定,内容涉及唐宋制度史、社会史、家族史、性别史等领域,既有伊沛霞早年的专题研究,如《唐代的书仪》(1985)、《宋代的火葬》(1990),也有近年的研究成果如《榜而告之:宋代与民众的交流》(2019)等。其后收录本书编者、伊沛霞的五位中国学生姚平等的代表作品五篇,不仅是伊沛霞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也反映了西方汉学研究之薪火相传,以及海内外汉学界之学术互动。

5.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

[美] 张聪 著 刘云军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68元

书号:978-7-5732-0445-5

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从而无法履行他们神圣的家庭职责:对父母尽孝。可以说,很多士人实质上成为“不孝之子”。本书则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本书发现,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既未减少他们尽孝,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

士人的长期远游,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由士人发起,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6.诚与真:陶渊明考论

刘奕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108.00元

书号:978-7-5732-0512-4

此书以“诚与真”为主要线索,从陶渊明的“历史世界”“精神天地”“文学风貌”三个维度展开,对其生平与作品、思想境界、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上编“生平六考”与“作品六考”充分呈现出某些看似老生常谈内容的复杂性,并提出了许多可靠而颇具启发性的新见。中、下两编所关涉之话题,包括对陶渊明人生行思的剖析、作品中自我与风度的探讨、主题与风格的论述、陶诗“修辞”特征的把握等。书中所涉多为陶渊明研究史上“重要而又文献足征”的话题,因依托于“竭泽而渔”式的文献搜寻工夫,借助于细致的文史互证和深入的文本细读,本书在许多方面丰富进而刷新了前人的研究。

此次修订再版,除了订正旧版疏误之外,还调整了部分论证。另外,附录增加了一篇论述陶渊明家世出生的文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乃从课堂讲义中摘出,以期有助于读者对陶渊明其人的理解。

7.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

[美]伊沛霞 姚平 张聪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52.00元

书号:978-7-5732-0612-1

数以万计的墓志铭,或云丧葬传记,从帝制时代留存至今。它们被刻在石头上、安放在墓穴中,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墓志铭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迹和模范言行上,因涵盖了详细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态及社会文化风俗,它们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时代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此外,还让人们有机会瞥见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记载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男子。

本书选取了从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间的30篇墓志铭,并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以志文背后的话题,串联起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本书的读者们可选择以任何顺序来阅读这些墓志,因为它们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当然,通读全书并对各时期的墓志作比较分析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还可选择一个群体(如女性、将士)来进行深入的切磋探讨。

8.《墨池编》汇校、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研究:以《墨池编》为中心

《墨池编》汇校

(宋)朱长文 纂次  陈志平 汇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98.00元

书号:978-7-5732-0673-2

《墨池编》是北宋朱长文继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之后有一部书学丛辑,收宋苏轼之前历代重要书论著作,凡分八门: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品藻门”内《续书断》为作者自撰,“碑刻”二卷为作者自辑,其余则是编次古人之作。卷数上有二十卷本和六卷本之别。《墨池编》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偏离其本来的文献面貌,本书将《墨池编》《法书要录》的各种版本和《墨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书苑菁华》《古今法书苑》《六艺之一录》,以及其他单行文献和拓本等进行汇校,以期解决宋以前书论文献的版本和文字差异问题,从而为当代书学研究留下一部较为准确的书学文献。

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研究:以《墨池编》为中心

陈志平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98.00元

书号:978-7-5732-0611-4

本书以朱长文《墨池编》为中心,对中国古代书学文献展开研究,探讨《墨池编》的版本源流,将《墨池编》与《法书要录》《书苑菁华》《古今法书苑》等进行文献对照,研究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的来源及其流传,分析《墨池编》对后代书学文献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书法学术史的贡献。

9.日本访书志标注

杨守敬 撰  赵嘉 标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108.00元

书号:978-7-5732-0705-0

1880年至1884年,杨守敬作为驻日公使的随员出使日本,在此期间杨氏结识了森立之、向山黄村、岛田重礼等日本藏书家,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通过购买、交换、借抄、拍摄等方式,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抄刻本古籍。《日本访书志》即杨守敬据其在日本访书时的所见、所购、所抄古籍,回国后编撰的一部版本目录著作。全书凡十七卷,著录古籍239部。本次整理即为《日本访书志》所著录条目做标注,对相关书籍的版本情况、馆藏地加以标注,对抄录序跋加以校勘。并根据王重民先生又根据《日本访书志补》补续杨氏题跋古籍44部,重新考订辑录。

10.周代的信仰:天、帝、祖先

罗新慧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198.00元

书号:978-7-5732-0570-4

本书利用传世文献、两周金文资料、战国简帛材料,描绘西周、春秋、战国每一时代宗教信仰的基本内容、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分条析理——由商到西周、历春秋战国而至“大一统”国家建立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信仰领域的变化,探讨天、帝、祖先对于两周政治文化的影响,考察天、帝、祖先崇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对于华夏共同祖先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3上海书展将于2023年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继续为市民读者呈现一场高质量、有特色的阅读盛会。参观时间分别为日场9:00-17:00(16:30停止入场),夜场18:00-21:00(20:30停止入场)。确保上海书展安全、顺利、圆满举办,观众须提前购票实名制绑定,按时入场,具体入场规则和流程公告如下:

一、到达参观入口

2023上海书展设置位于延安中路的上海展览中心2号门、3号门和位于南京西路的8号门为观众入口。

温馨提示:建议绿色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到达展馆。公交71路上海展览中心站,地铁7号线、2号线静安寺站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展台:国学馆( 位于东一馆二楼)

二、检票安检

入场前出示购票绑定信息,并通过安检。

三、身份验证绑定入场

通过闸机验证身份证(护照)原件,并同步人脸识别绑定。

*儿童入场建议由家长陪同,若儿童无法出示身份证原件,须向工作人员出示户口本/出生证/儿童电子身份证,核验后方可入场。*根据市公安局要求,入场参观严禁携带各类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水、茶、饮料(尤其是酒精饮料)等。

四、停车建议

书展现场无法提供机动车停车服务,建议市民读者绿色出行。与上海展览中心相邻的静安嘉里中心提供一定数量车位的停车服务,凭购票绑定信息及任意金额静安嘉里中心消费小票,可在商场客服台领取免费停车2小时券。

提醒信息来源:上海书展

标签: